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师发展>>校本研修>>文章内容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09-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风梅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但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个人以为这可能与校本教研的目标与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我想先说一说上海交大一位普通讲师晏才宏的故事。

晏才宏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什么至死连个副教授也评不上?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根据高校现行考核体制,教师评职称主要看科研论文的数量,而晏才宏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对此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有人对他这种想法不以为然:如今成千上万的高校老师在各个领域进行着大量艰苦的研究,发表的成果不可计数,尽管不都是“重大发现”,也不能说毫无价值。如果都要求能拿诺贝尔奖才可发表,不仅太钻牛角尖,也不符合科研的规律。

另一些人则说,原创的科学研究十分艰难,不少科研成果要经历时间考验,才能证明其价值所在。世界上许多科学大师都自甘清贫寂寞,“十年磨一剑”,而当前国内学术界浮躁之风堪忧,追名逐利,“为成果而成果”者大有人在,不少科研成果含金量其实很低。在这种形势下,晏才宏宁肯不要头衔和待遇,也不制造“学术垃圾”,实属难能可贵。

当然,这是一个较为极端的案例,但我们不得不肯定他的人生追求。

因此我感到困惑的第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谈校本教研,是否需要把课题、论文这些科研内容作为必须的目标之一。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是会积累许多想法,但这些想法是否一定能整成一个课题,或者是一篇论文,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想我们是扎扎实实地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用心培育学生上,还是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构建一篇专业的论文或申请一个专业课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总结,从而可以引发众人的思考或给大家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然我个人觉得校本教研,重点目标还是应在课堂。

那么集备、听评课制度、教学设计研讨、同题异构等多种方式都会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

但是,这些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让我感觉存在着这样一些实际的问题:

1、集备,小范围地也总在进行着,但若要上纲上线,定时定点定人,在实行的过程中总觉得困难重重,最后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不正规的讨论一直不断,但所交的记录材料却是自行随意编写的,因此会产生一种错觉,集备一直是流于形式上的。

2、听评课是一种直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常常带来这样一个问题,开课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大的心理负担,评课时确有许多中肯的意见让开课老师受益匪浅,但也不排除出现总说好话无益进步的情况和站着说话不腰疼,评价容易实际操作难的情况,因此从心理上讲,教师对开课这种形式并不抱着十分欢迎的态度,尤其是小学科因为人数少,安排开课的频率较高,因此开课任务的安排落实在组里常常面临困难。

另外,基于我们学科的特点,高一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直以来我非常头疼的项目,组里我也多次组织会议讨论过,总感觉力不从心。因我校是常州唯一一所在整个高一年级10个班开设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学校,但这个工程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该课程是一项需要学生外出活动才能进行研究的课程,而我校两周安排一次的45分钟课堂到底要怎么让学生开展研究实在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组里研讨、向上级反映,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可能更多地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够全面,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而我觉得我们组目前做的较好的校本教研主要在资源的共享与讨论交流上,以后我们会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途径来促进本组成员的共同成长。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