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年级 | 成员 | 备课组长 |
高一 | 胡星荣、陈志、沈宁、刘国芹 | 胡星荣 |
高二 | 刘国芹、沈宁、汤青、胡星荣 | 刘国芹 |
高三 | 张海霞 | 无 |
二、工作目标
1、 认真围绕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室的工作目标和学校四星复评开展的活动,融学科特色开展工作。
2、 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 及时总结校级课题子课题和校级课题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 全面提高各年级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要保证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年级高考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本教研组的信息和备课资料建设,因现在高一和高二停止学案编写,对资源共享尤其显得非常重要。
6、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团结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组成员都有进步,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都能成为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三、工作思路
为了完成以上工作目标,形成以下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
每两周召开一次全组教师会议;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全校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互渗。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大家统一进度,统一教辅材料,利用备课组活动,做好备课组内的说课、评课等。
(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依据学校的安排主要是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轮流由一个教师作为主备课人,事先写好教案并借好相关的课本与资料,在备课会时进行简短的说课,其他老师给予建议。同年级的教师共同参考,鼓励取长补短在教学实施。在下一次备课时再进行总结和修正。
2、加强组内听课制度的管理。
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备课组长同组25节,组员听课20节。
3、及时检查教学成果,借助教导处期中考试的学生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检查,及时改进,促进教学及师生关系的和谐。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弥足很多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尤其在高一年级需加大使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程度,为下半学期的选科做好准备。
(三)、坚持课改、加强课题和校本课程的研究
首先,进行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落实新的课程计划。
其次,积极参与科研课题。
再次,扎实开展“课堂改革”。本学期,学校课时发生变化,如何将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40分钟内上好,并让学生掌握好,这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改革自己原有的上课模式。
最后,教研组工作要突出“研究”。要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学常规中普遍性的问题,重点是要研究高效课堂。
我组人员虽不多,但个个是能手,都很上进。因此为了整组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组要做好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总之,地理教研组要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监督、激励功能 ,概括为:
“一备”即集体备课 :完善主备课人制度
“二听”即相互听课:特别是同备课组相互听课
“三评”即评课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磨”即磨课: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样式
“五比”即教学比武:教案、说课、上课、评课
“六析”即质量分析:找出问题,拟定措施
“七树” 即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八学”即倡导学习:学组内,学组外;学校内,学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