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下午,常州市第五中学阶梯教室里的气氛庄严而热烈。您听,来自高一(2)的蒋天添同学正在主持着学校的德育导师签约仪式。
“各位老师:您愿意与您身边的孩子结对,关心他、帮助他,引导他诚敬向上,有信心地学习,有尊严地生活,使其成长为于国于民有用之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吗?” ——得到的是全体导师响亮的回答“我愿意!”。
“各位同学:你愿意与您身边的老师结对,尊重他、信任他,让他引导、帮助你健康成长吗?”——会场里响起了同学们清楚而坚定的声音“我愿意!”。
“各位家长:您愿意与德育导师共同努力,承担起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职责吗?”——家长们毫不犹豫地答道“我愿意!”……
常州市第五中学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位德育工作者”。 本学年,学校又开始在高一年级试行德育导师制,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生为本,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通过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新路径。经过前期优秀教师主动申报导师、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学校征求导师意愿等准备工作,共有36对师生明确了结对意向,学校沈斌校长、唐广华书记都有幸被同学们“相中”。
签约仪式上,沈斌校长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青年学生要有梦想、有激情、更要重行动,善坚持,会反思;要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好“黄金准则”和“白银准则”;要唤醒心中的精灵,相信真、善、美的力量,拥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导师们则要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蹲下身子做教育。师生、家长彼此信赖,敞开心扉,才能相携前往人生新的境界!
李晨老师作为德育导师的代表,真诚地与同学们交流的自己的想法。她说:“导师——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称谓,这意味着爱心、责任与奉献,我们不敢有愧于这个称谓。我们承诺,我们会秉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本着个性化、人本化、渐进性、保密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认真倾听,尊重每位同学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尊重同学的个人隐私,及时帮助同学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努力做同学们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会上,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也都作了发言。学校还特意为结对的师生、家长们安排了交流互动的环节,现场的每个参与者都被那温馨、热烈的氛围所包围。当宣布签约仪式结束时,大家都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正如主持人所言:“签约仪式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后面的篇章需要师生、家长们共同来谱写!”相信,同学们在德育导师的陪伴、鼓励、督促下,在与德育导师共解烦恼与困惑,共享成功与收获的过程中,一定会更健康地生活、更快乐地学习、更幸福地成长!(盛红 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