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们一行7人开始了愉快的7天英国之旅。此行主要目的是前往友好学校Thomas gainsborough school参观访问。该校位于英国一个不知名的名叫Sudbury的小镇上,是一所完中,有学生1200多名。从机场到学校的途中,满眼的绿色,点缀的鲜花,别具特色的建筑,绮丽的英国乡村风景美不胜收,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在学校参观访问的两天半时间内,我们受到了校方的热情接待。第二天,正好是全校的“Enrichment Day(增益日)”。这项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三次,每到这一天,全校停上文化课,学校邀请企事业的各个领域的代表到学校设摊(当时共有近20家),模拟招聘场景,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在一个摊位上面试约10分钟后,再轮换至下一个摊位。在问答中,学生们能了解社会,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及早确立就业方向,而企业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实现了“双赢”。这让我们都很有感慨,我们的学生读书期间,基本与社会脱节,对自我未来的发展更是缺少规划,即便是规划,也仅仅局限于读大学一条路,不像英国这样,就业的途径多渠道,少功利色彩,就算不读大学,从事一份正当职业,同样也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做法取决于理念,他们于细小处体现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也让人心生赞叹之情。例如“Enrichment Day”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据说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四人一起的与企事业单位的面对面问答研讨。而一些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则会被安排做一些较为简单的手工操作,如建筑公司的建筑师们指导他们用纸造合适的桥,“分层教学”真是落实得很到位。但是就算是简单的手工操作,校方也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讲清楚桥梁的建造原理,甚至还邀请专业人士现身课堂。根据不同水平和能力接受不同的社会实践,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都很有成就感与满足感。家长们也非常认同学校的这一做法。
早晨9点开始上课,下午3点放学。这让我们一同前往的3名学生真是“羡慕嫉妒恨”啊。大学的“宽进严出”和国内是截然不同的,国内读书最苦的恐怕就是高中阶段了。感觉这里的学生从来到学校的路上就是一天快乐的开始。他们着统一校服(男生西装,女生裙装),尽显绅士和淑女风范。在参观他们学校的途中,时不时有学生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主动友好地和我们打招呼。教学都是小班化教学,学校的授课特别注重让学生“体验”,而不是灌输与说教。例如,讲解“种族歧视”的问题,课堂采用了“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表演者是学校特邀的一位黑人专业演员,通过一位黑人在上学、就业、生活中所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的经历,直观、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种族歧视”,连在场观看的我们也被打动了。在课堂上学生状态比较放松,但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散漫。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每位学生的神情都很专注,绝对见不到活动开始前的热闹,见不到窃窃私语,而这样的素养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殊不知“张弛有致”恐怕得益于平日的引导吧。
我们受邀参加了学生们举行的毕业晚会(学生们庆祝自己年满16周岁)。英国的中学教育持续7年,分为两个阶段,16岁前阶段和16岁后阶段。16-18岁,部分学生已经可以选择去工作,但绝大部分学生会继续学习,并最后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在18岁时完成中学教育。学校以及学生本人对毕业晚会的重视程度,出乎我们的意料。校方专门选定了镇上的一个礼堂,晚会开始之前,校领导们就站在礼堂门口等候学生们的到来。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高雅、端庄。据说为了这个晚会,他们很早就开始考虑当晚的着装,尤其是女生们,每个人都盛装出席,穿着优雅的晚礼服;男生们则个个西装革履。虽然已经是晚上9点,但天还是亮的,这群人霎时让小镇变得热闹了起来。有些学生是家长开车送来的,开“豪车”的未必引来围观,开“蹩脚车”的也未必招人歧视,倒更像是一种幽默。晚会上准备了果汁(是特别的安排,不是酒),学生们三三两两交谈着,据说晚会还将从200多名学生中选出男女各一名最美毕业生。
三位同行的学生有幸被安排到了各自的接待家庭。“kamal是一个很棒的男孩,因为他的妈妈不会开车,我们走路上学,这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自身谈到父母到学校到爱好以及各种事物,教他用QQ,虽然英文水平有限,但依旧能愉快交流,我和kamal简直无话不谈。在最后一天,我们去一片很大的足球场踢足球,真的超high。大家互赠礼物留作纪念,英国之行短暂却美好,作为珍贵的回忆留在心底。(学生:王俞莛)”
精彩的英国之旅,让人印象最深的不是繁华的伦敦,而是一个质朴的小镇sudbury,以及小镇上的那群文明、友善的人。丽莎的细腻周到,夏洛特的热情开朗,还有志愿者——马克的细致耐心。刚到的第一天,我们中的一个老师就收到了来自异国的生日祝福。小小的贺卡和温馨的生日歌的背后,是他们的有心与温暖。重点说说马克吧,他可是我们中国的女婿。在中国求学期间,邂逅了他现在的美丽的未婚妻。听说有中国团队的到来,他主动要求来给我们做翻译,并且不要任何报酬。一旦有我们不理解的,他或者自己讲解,或者查询手机翻译软件。还打印了不同面值的英镑图案教我们识别,可见其细心之处。
在学校参观访问后,我们徜徉于剑桥和牛津,闻名于世的历史和令人惊叹的建筑,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驻足于国家艺术馆,艺术的魅力震撼人心;漫步于温莎城堡,感受王室的奢华与高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去,还是留,这不是一个问题,美丽的英国,你在我们心底。(王颖)
附:高一(9)班严蜜尔同学作文:《一同欢笑的夏日》
夏日,7月1日早,我们抵达sudbury,一个在英国境内,平和,舒适,也并不怎么起眼的小镇,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英国行正式开始。清澈的过分的蓝天,白的耀眼的云彩,无边无际的大草场,这些都是在我们所住地方无法见到的景色。红砖房,小烟囱,那些只有在家里的墙壁画上才能见到的景色,突然变成真实的围绕在自己身边,突然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天堂。
我们随着友好学校的车来到那所学校,第一眼映入的并不是校名(说实话我走遍学校都没看到像学校门口挂的类似校名的石碑或大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进门就见到的library。
学校很大,并且还在扩建(有我们学校六倍了吧……)数学教室,篮球馆,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电音教室,摄影室……各种各样的功能教室都齐全了,他们那边好像注重技术能力之类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我来介绍一下我的住宿家庭吧,我的住宿家庭是个特例中的特例,是英国本土人,但是全员都会讲中文,虽然不怎么熟练但是比起当地人来已经很好了。妈妈很可爱,给我的印象像个幼儿园老师,喜欢和学生们互动,喜欢在教学中加入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她让我意识到原来汉语也是十分有趣的东西。她带我去了农场,我们去采了各式各样的蔬菜和水果,那边蔬菜水果直接采下来就可以吃了!在我们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不过双子座天生的适应力强,我很快就习惯了。妈妈带着我开车去了很多地方,还去了18xx年的建筑,小型的霍格华兹!对哈利波特迷来说英国果然最棒了。其次是家里的小绅士——他们的小儿子,真的绅士,音乐舞蹈全会,并且待人也很有礼,带领我们去逛教堂和集市的时候也是,很自信从容,偶尔会开些小玩笑,看世界杯的时候也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热血,打牌的时候(抽乌龟)笑得特别灿烂。喜欢他家的大狗马克思——一只会游泳叼树枝的大狗。爸爸一般在家里是个严肃的形象,不过虽然工作很忙,也是个十分可爱的大叔,喜欢照顾他家的大花园,我们最后一天和小绅士一起去让马克思游泳,他就跟我们一起来踢球,直接把鞋脱了在草坪上疯跑,接球和传球。早饭的时候见不到他,但晚饭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总是一起说说笑笑的。大儿子和大女儿都是十分开朗的人,一个是高材生一个是护士哦,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网球的感觉极佳!
在去英国前我用百度查了下,据说英国人很拘束,很谨慎,很死板,不过跟这群家人接触了以后发现他们其实很友善,很热情,只要不去碰触他们的底线,他们都是很友好幽默的,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家人,所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敞开心扉的与他们交谈,你会变得很开心。
不过可惜,我们在sudbury只有短短的三天。其实到家后我发现,在英国最值得回味的只有这三天,购物中国也可以,高楼大厦上海也有,大本钟教科书上太多了。果然只有那个淡淡的小镇,还有那广阔的大草坪,大草坪上奔跑的人们,看着网球赛激动的人们,才是我此次英国行的最主要的记忆,那对于处在繁忙都市的我们来说,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做梦都想接近的天堂。
曾一起齐声说道,夏日的天空是透明的。
不让泪水流下,深深吸一口气,来说再见吧
聚集在英格兰,在一同欢笑的夏日。
能又在某处回忆起来,再次相遇的吧。——summer time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