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美在礼仪,爱在文明”。
通过几天的准备宣传,常州即将迎来“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常州自201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2012、2013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在这个过程中,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那么什么是文明礼仪,我们学生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最大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无论是大到国际外交,抑或是我们与身边人的相处,文明礼仪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行为礼仪是外在的表现,而思想修养才是真正的内核,它不仅反应个人素质教养,也能体现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
我们的教学楼里一到下课常传出一阵阵撞击、叫喊、起哄、拍手、大笑的声音,虽经老师多次提醒也未见成效。上课时,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又传来一阵嘘声,像是开了一个嘲讽的玩笑。然而学生大会中应有掌声,却没有了那份热情。公共场合却肆意地高谈阔论,不顾他人感受。我们每天靠着这种天性的声音去传达我们的情感,却忽视了基本的尊重。这种爱热闹,爱起哄的表达像是一种常态,仿佛是弹簧的弹性形变。有心的稍加提醒,有所好转,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在于我们没有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的确,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里,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懂得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语和举止的人已经日渐稀少。反而随地吐痰、出口成脏、擅闯红灯等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人们也不以为意。随着成长环境越发宽松舒适,这些坏的行为从小就在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也会“本能”地不文明。
每到吃中午饭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撞了人却头也不回;明着插队的人越来越少,面前却递来一张饭卡,变着法子要你帮他插队买饭。开玩笑地说:人人都发自内心的自觉排队是一种理想,可人性中,时时想插队的欲望却暂时无法抑制。我们有时候自认为有思想、有人格,提高着音量和老师辩论。见到老师目无表情地插肩而过,甚至扭头而过。有老师说,当他在教学楼的楼道经过时,有6个学生分别和他面对面经过,却只有1位学生向老师打了招呼!……吃饭、排队、对话、打招呼,这些都是小事,然而要说我们“心思细腻”,却绝对不会注意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的作风一向大大咧咧,时常忽视最基本的礼节。我们常常为了小便宜而把文明抛在脑后,为了一时口头上的逞强放弃了尊重和尊严,为了装酷、装潇洒却无视了他人的感受,为了个性的展示而忘乎所以。
在现在社会中,面对网络用语的冲击,母语使用越发不规范的问题,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显得越发重要。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与人交流注视对方、见到老师礼貌问好、上课发言清晰洪亮、开关门时轻声慢步、仪态表情落落大方等等。中国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重视国民的素质修养,塑造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希望你们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张扬的个性,更有我们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持续地、一如既往地努力,使五中真正为城市文明的示范窗口。
谢谢!
附:第11周升旗仪式由高三(8)班主持
主持人:胡 钠同学 演讲人:苗 康同学
升旗手:白 豪同学 护旗手:潘昕宇同学、张同建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