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顾明远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良好 的素养。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素养需要在长期的 教育中慢慢养成。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要进行三 方面的努力。
第一,将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学校教育不能只盯着书本知识,练就 一身好体魄是学习的前提。在体育锻炼中要培养学生坚韧、友善、合作、民主、竞 争等价值观。今天大力推广的校园足球,其定位既包括强身健体,也包括精神追求、 团队意识等。学校教育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习惯养成了,自然就会变 为信念。比如,自己整理器材、装备,换衣、换鞋,收拾东西,就是要培养独立生 活的习惯。小时候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长大之后就会有自力更生的信念,不会 依靠别人。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阳光、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自信、自尊、自 强 ;容纳别人,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第二,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必备的 知识技能、文化修养,更包括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很重要。兴趣往往从好奇心发展而来,学校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儿 童的天性,功课太重会扼杀儿童的好奇心,为此学校教育要思考该怎样建立一种平 衡 :在保护好奇心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 小学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勇敢地提问。只有会思考、敢提问的学生才能 对学习产生兴趣。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这 是人的社会性。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要了解社会,学会共处,学会改变,适 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促进社会的文 明和进步。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社会情绪的培养,要学会尊重别人、与人沟通交流。 尤其是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很普遍,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烈,培养孩子的社会情绪, 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自《人民教育》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