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我校良好的教学风貌,促进学科内的交流研讨,12月13日,我校举办了语文市级公开课活动,刘隽老师在高一(8)班开设了《阿房宫赋》。课堂内容丰富、活泼生动,课后研讨激发共鸣、引人深思。
课堂上,刘隽老师带着学生朗读课文,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引入对“赋”文体特征的感知,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自主探讨等环节加深对“赋”体文章“铺采摛文”特点的认知,感受文章的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对“阿房宫究竟是否真实存在”进行资料查阅的结果进行探讨,以此探究文本的价值,深入了解“体物写志”的写作手法。
整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角度,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注重学生阅读感受,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堂活动角度多样,学生积极性、参与度高涨,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评课时大家就这节课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发表对听课感受。教研员周於老师评价这节课真正带领学生感知了“千古第一赋”的文学之美。同时,肯定了刘隽老师引入课外史实资料,让学生在得知阿房宫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之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对文本价值进行探寻。周於老师由本节课说开去,提出了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关切,呼吁一线语文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文学语言的敏感度作为重要关注点,让语文课堂更多承担起学生增加文学体验、激发思维碰撞的使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把握学科特点,立足本校学情,深耕课堂,相信在全体五中人的努力下,我校的教科研水平一定能逐步提升,再上新台阶!(汪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