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各年级教学进度安排
1、经过一年的教学,对照新教材的电子版对新旧教材之间的衔接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届高一用的还是老教材。在上学期对学案进行修改,按照以往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思考新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学校的特点在一半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上,要思考高一如何提升教学来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观察、思维能力品质。
本学期是短学期,按照以往完成必修一专题一~三的教学任务。并能与兄弟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完成新旧模式的更替。在高一能根据学校安排继续完成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完善。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补充教学。
2、高二按照合格考的要求,在目前试卷模式、难易程度还不明朗的前提下,开学初进行一轮知识复习,准备12月份开始综合试卷的练习,帮助每位学生顺利通过合格考,为下届合格考积累经验和素材。本届高二一轮复习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了学案内容增添了有机三个课时,尽可能降低难度,同时要考虑知识面的拓展。
二、课堂教学方面
1、每两周周二上午第二节课为化学组教研活动时间,高一和高二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实时进行教学研讨。
2、本学期化学组全体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和安排,完成双培开课、校对外公开课、组内开课等形式的开课活动,黄刚老师申请开市级公开课。本学期要加强听评课活动,进行开课的研讨,帮助新教师提升听评课的技能,同时做好记录。
3、本学期朱逸明老师外出培训,结束后由他进行培训汇报。并同时传达信息。
4、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科院的工作:
学校工作
①每位老师每学年开课一节,开课时根据要求指定专人录像,为一师一优课进行准备;开课结束,需要完成教案、评课意见、反思及照片等过程性材料学期末汇总存档。二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次数为8~10次,要有活动记录(纸质、电子稿)。
②认真备课:青年教师要有手写详案。
③听课:教研组长:每周至少完成一节
其他老师一学期至少20节课
听课后要求评课
④教研组和备课组都要认真开展活动并进行详细记录。
教科院工作
①完成开学初的相关工作安排
②积极参与常州市中学学科教学建议的修订
③新教师积极参加年会论文的撰写。
④黄刚老师申请开设市级公开课。
⑤积极申请市级公开课并认真准备一师一优课。
三、课题、校本研究
根据本届高一教材和课表的内容拟在化学组开设《化学与生活》的校本课程,进行一些专题研究。
四、新教师培养
1、任丽娟老师听课和上课,组内全体老师都给与支持,使她能够快速熟悉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
2、黄刚和任丽娟老师的解题能力训练在本学期开始实施和加强,内容从基本的知识角度过度到高三的解题能力训练。
3、本学期黄刚老师的双培开课和市级公开课,任丽娟老师开设组内公开课。
4、实验能力的培养。
五、其他
1、在新课标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五中的化学教学
2、高一、高二学案教学内容的修订和完善。
3、新教师的培养;组内新老教师的更替,让化学组更有活力。
4、教研组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5、实验室的改建工作。
6、组内的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高一化学备课组2019至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备课组2019至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 ||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1 | 9.2-9.6 | 物质的分类、转化 |
2 | 9.9-9.13 |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
3 | 9.16-9.20 | 物质的聚集状态 |
4 | 9.23-9.30 | 物质的分散系 |
5 | 10.1-10.7 | 国庆放假 |
6 | 10.8-10.12 |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7 | 10.14-10.18 | 常见物质的检验 |
8 | 10,21-10.25 | 军训 |
9 | 10.28-11.1 |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
10 | 11.4-11.8 | 原子结构 |
11 | 11.11-11.15 | 期中考试 |
12 | 11.18-11.22 | 氯气的生成原理和性质 |
13 | 11.25-11.29 | 氧化还原反应、溴和碘的提取 |
14 | 12.2-12.6 | 钠的性质与应用 |
15 | 12.9-12.13 |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
16 | 12.16-12.20 | 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 |
17 | 12.2312.27 |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
18 | 12.30-1.3 | 铁铜的获取及性质应用 |
19 | 1.6-1.10 |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复习迎考 |
20 | 1.12-1.15 | 期末考试 |
高二化学备课组2019至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备课组2019至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 ||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必修复习) |
1 | 9.2-9.6 |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分散系 |
2 | 9.9-9.13 | 离子反应、物质的量 |
3 | 9.16-9.20 |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4 | 9.23-9.30 | 物质的检验 |
5 | 10.1-10.7 | 国庆放假 |
6 | 10.8-10.12 |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 |
7 | 10.14-10.18 | 氮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 |
8 | 10,21-10.25 | 铝、铁、铜、硅 |
9 | 10.28-11.1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10 | 11.4-11.8 | 化学键、反应速率和限度 |
11 | 11.11-11.15 | 期中考试 |
12 | 11.18-11.22 | 热化学、电化学 |
13 | 11.25-11.29 | 有机化学(甲烷、乙烯、苯) |
14 | 12.2-12.6 | 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
15 | 12.9-12.13 | 综合练习、专题复习1 |
16 | 12.16-12.20 | 综合练习、专题复习2 |
17 | 12.2312.27 | 综合练习、专题复习3 |
18 | 12.30-1.3 | 综合练习、专题复习4 |
19 | 1.6-1.10 | 考前冲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