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常州市第五中学承办的常州市高一年级化学“云教研”活动在常州市第五中学汇秀楼六楼会议室举行。由于疫情特殊情况,金剑峰教研员以及各校高一年级化学教师代表到场参与此次活动,其他高一年级化学教师通过网络实时转播线上参与活动。
下午一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大家一起观看le《元素周期律》这节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视频录制课,分别由第五中学黄刚老师和戚墅堰高级中学李南俊老师讲授。黄老师通过三个学习任务——从元素结构认识元素周期律、从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元素性质,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李老师利用纸牌游戏,并穿插化学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再探元素周期律。
两节精彩的视频录制课结束后,由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张金怡老师做课堂点评。张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迥然不同,但不管是黄老师的“任务驱动”教学还是李老师带领学生跟随科学家的探索与发现、归纳与总结之路都很好的渗透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此外,张老师指出,每节课的设计都需认真研究课标,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针对《元素周期律》这节课,她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来理解周期?如何对元素进行排序?典型元素如何进行选择?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引人深思。
接着,黄老师和李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思路历程与想法,两位老师设计思路差异大,但都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最后,金教研员指出,教研活动以“研”为重点,研究课、研讨课,发展教师专业素养。他认为教学设计是课堂的起点,教为学服务,应先研究学习规律,精准施教。建议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第一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素养为主旨,从学科概念、知识的结构化、知识的认知方式、知识的情境化四个方面深入思考;第二以学科活动为发展素养的有效途径,调动学生内驱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此次高一化学“云教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高一年级化学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加深了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