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数学建模学生社团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第十四届认证杯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荣获2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由黄逸涛、张雨晨、马嘉仪三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第一次参加上海地区数学建模联校活动便喜获二等奖,更重要的是代表江苏参加了第二轮的海报展示!
一、参赛的感悟
● 指导教师:赵越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数学建模已成为高中学生的重要素养,走进我们的数学教材。从“认证杯”到上海联校活动,在数学建模的时间里,我为同学们的主动探索和专注投入所骄傲,大量的文献阅读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深度的数学思考提升了我们的数学理解,而准确的数学表达又锤炼了我们的数学思维,更别说其中的团队合作意识。
具体而言,建模过程离不开主动探索、归纳演绎和优化创新。我们需要自己设计方案,然后自行确定创新方向,最终独立完成模型的总体结构。而且一个建模主题可能是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我们需要很强的文献搜索和阅读理解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便必不少。除此之外,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完成论文的撰写,并针对论文中的不足给予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为日后从事科研活动奠定基础。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五中学子加入到数学建模社团中来,通过建模锤炼我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不怕困难、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秀品质,通过建模学会创新、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 高一14班 邱炜奇
通过这次的认证杯比赛,使我了解到更多数学建模的知识。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仅是用已有公式计算出结果,而是利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建立模型,取得最优解。在此过程中,它可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新的认识。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其它算法,如Dijkstra算法,Matlab等,让我们学到一些高中数学以外的知识,更好的开拓眼界。此外,三天的比赛也是对团队默契的考验,各自分工,互帮互助,对培养团队精神有很大帮助。
● 高二13班 黄逸涛
此次数学建模,短短几日的时间今我收获颇丰。一方面让我认识到了团队重要性,这大概是平时的学习中,很难体会到的事情。在一个团队中,大家各取所长,努力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过程中的问题,我本人作为我们组的组长更深刻体会到了这一切,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在完成任务的那一刻的欣喜与回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就个人而言,可以说这一次我深刻的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个人的不足,尤其是在解决共享单车的数据分析的问题上,接近上百万条的数据,有目前的高中知识很难对它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开始不断的在网上书本上寻找与探索,在短短的三天内,不断的学习,最终找到了用矩阵建模与使用软件作图的方式,叫大数据缩小并图像化表达。这很像自主学习的过程,探索、发现最后学习、创造,在这一个过程中,那种一开始对知识的渴望,最后得到知识并且运用它得到结果时的快乐,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 高一6班 夏周
参加本次“认证杯”数学建模竞赛,我受益匪浅。这益处绝不仅仅在于能够拓宽我的数学知识面、精进我的数学解题能力,更多在于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本能,三人团队的协作能力以及长远的格局心。此外,数学建模的经历还使我对于计算机数学软件的了解与运用得到了提升。
数学建模,究其本源,是在时代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化用书本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与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数学知识要到位,而且生活常识也不能落下,这也就是为何建模远比考试难。毫不夸张的说,在建模中,思考时自身的潜力在不断被开发,合作时创意的交叉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数学建模还使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例如在模型检验方面无法完善,图像制作也比不上其他参赛的同行等等。我会在以后的建模中逐一改正。
总之,参加数学建模,大有裨益,希望看到更多的数学爱好者们加入!
● 高二10班杨媛:
数学建模是一个集齐分析、思考、分类、抽象与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筛选、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与能力提升的过程。数学建模不仅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我们数学探索的体验,更有利于我们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化为整体,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我们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对我来说也增强了我的合作能力与组织能力。作为组长,调配好每一位同学的任务分工,制定计划保证任务完成等工作,都给我带来更加全面的发展,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活动,体会不一样的数学乐趣。
● 高二13班张雨晨
这次建模比赛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提高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除此以外也开阔了我的眼界。由于我们的课题是有关台球方面的,所以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也在学习着台球方面的知识,让我这个台球方面的门外汉也多多少少学到了相关的技巧。完成这项任务不再无聊枯燥,过程十分好玩有趣。
二、建模的涵义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数学建模活动与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经典高中数学知识并列,作为重要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而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之中.何谓数学建模,简单的说,就是应用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具体而言,则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继而根据模型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数学模型(如方程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等),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实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其过程可以粗略地归结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既涉及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也包括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
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也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途径.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要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来自工程、经济、金融还是社会领域,都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首先要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将所求得的解答回归实际,看能不能有效地回答原先的实际问题,这其实就是数学建模,它在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具有不可逾越的特殊重要性.
三、我们的行动
数学建模于我们是如此重要,因此学校不仅组织认真组织建模比赛,而且也正在想方设法将之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事实上,数学建模是我们学校“融创•臻数学”省高中数学课程基地的一项重点建设任务。我们通过打造独有特色的建模活动区,为同学开展活动提供必需的设备和必要的支持,如其中配置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用于测量、采集必要的建模数据;购置Matlab、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用于模型分析求解;配置3D打印设备、VR显示设备,用于解释表达我们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离不开数据的分析拟合、模型的求解推断、结果的解释控制等,我们通过“融”学习技术,“创”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加深数学理解的同时推动数学的广泛应用,而这些最终将汇聚成我们自己的基于拓展的数学建模(STEAM)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