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师发展>>教师成长园地>>新秀教师成长营>>成长收获>>文章内容
化学组任丽娟老师双培工程成长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任丽娟

任丽娟个人总结

工作已满两年。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刚刚结束的半个学年可以说是我两年来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哭过、笑过、有收获、有不足,现将总结如下。

 

一、收获

在教学上,继续任教高一化学,虽然是新教材,但知识点都是一样的,重难点的把握相较于工作第一年更熟悉一点,教学上压力不是很大,主要将精力放在抓学生,我校的学生不笨,很懒,习惯不好,往往在抓纪律抓学生上面比教学花费的时间更长,抓好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高二的合格考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专业成长方面,和黄刚老师一起开展了一次组内同课异构课,比较学习了一番。参加了常州市高中化学教师解题析题比赛和常州市高中化学制图比赛,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继续跟着周存军老师的名师工作室进行活动,参与了听课、评课等活动,更了解了关于主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选材;市里面各校的对外公开课也有积极听讲。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新秀教师分别参加了解题竞赛、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帮助新秀教师更快成长。首先是解题比赛,通过不断地刷题,对高考卷有了一定的了解,题目的类型就是那些,但是失分的点总是五花八门,我更加确认了一定要带过一轮高三才能把握住答题的关键点,题目总是在更新,紧跟潮流,但自己如果连最基础的答题点都模糊不清那就很危险了。说课比赛是前一天晚上给出题目,第二天下午进行说课,请了教研员金剑峰。我认真看了课标要求和化学核心素养,自认为做足了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有,但是在金老师的指导下才发现自己的说课名不符实,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说课其实是一个不断说理的过程”,收获很大,再下一次的说课比赛中我会尝试不断“说理”、不断圆满。教学设计比赛是当场给题目,限时3小时出一份教学设计和PPT。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很理解学校的用意,在学校组织的新秀教师成长营的一系列活动都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帮助,组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户外拓展的活动中也更加的了解彼此,合作共赢。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接手了半个学期的音乐班,由于是中途接手,没有班主任经验,对学生也不熟悉,且音乐班情况特殊,带起来有点困难,也偷偷哭了很多次,很受打击,但也不得不说,这半年的经历使我成长很多。这半年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品德教育。

今年自己多次利用了班会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的时候是举办主题活动,有的时候只是纯粹的和学生们谈谈心,说说我的经验,告诉他们一些人生道理。

2.培养学风。

学风代表的是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也是班里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态度。若是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做到认真的学习,那么班上的学习风气也是很好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当别人都在认真的学习的时候自己也不好一个人娱乐,我经常在班级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专业课和文化课要两手抓。

3.跟任课老师沟通。

高中要学的学科确实是比较的多的,学生在这个阶段也是需要老师多监督的,虽然跟初中相比会成熟一些,但也只是好了一些。作为班主任我需要了解学生在其它老师的课堂上的纪律情况和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4.跟家长沟通。

平时我和家长联系的很多,有任何问题及时沟通,加强家校联系与沟通,便于家长更好的掌握孩子情况,也加强对孩子的监督。

班主任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感情是很浓厚的,就好像父母跟孩子一样的关系。虽然他们经常会不听话,也经常会惹我生气,但更多的其实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期待的,由于班级的特殊性,很多孩子对文化课不重视,只看重专业课,这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不认真学习的时候自己心里真的是非常的无奈的,自己作为班主任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尽量转变他们不正确的思想,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班主任的学习道路还有很长,以后要继续努力,提升班主任水平。

 

二、不足

存在惰性,当了班主任之后感觉时间更紧张,每天都很忙碌,忙完之后就很想休息,不想看书阅读提升自己,论文还未发表过,论文写作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感觉时间久了不写作,提笔不知从何说起,还是阅读量不够,还是要多多关注论文写作。

 

三、展望

第一,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解题缺一不可。

第二,增加阅读量,多看看化学核心期刊,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并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于本校,争取明年能够发表一篇文章。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需继续努力,多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争取管理好班级。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