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内办公网站登录
您好,undefined!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常州市戏曲名作进校园巡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15   点击:975   来源:原创   作者:毕文联

  校园的艺术是知识的升华,校园的生活是多彩的合奏。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的精神。12月10日,在我校小剧场举办了“2021年常州市戏曲名作进校园巡演”活动,高一年级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常州市民族乐团和常州市武进锡剧团的一大批优秀演员走进五中校园,给高一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戏曲文化盛宴。

  此次活动在由王爱康作曲《惜我往矣》的演奏中拉开序幕,乐曲通过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描述,开启了对乡愁的初体验。随后的《天宁寺的钟声》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力量为师生描绘出了一幅故土重游的美好景象;根据美丽传说创造的《淹城随想》带领我们走进先民为护卫家园而努力抗争的时代场景和内心世界;《运河春潮》描绘了运河两岸今日美丽风光以及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最后锡剧《珍珠塔·跌雪》《城里城外》精彩亮相,演员们唱作俱佳,获得全体师生满堂喝彩。

  通过此次戏曲名作进校园活动,全面加强了美育教育,切实提高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激励学生主动担起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生感悟〓〓

  ●高一(1)班  李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周五,常州市歌舞剧院的演奏家们被邀请来五中巡演了大型民族管弦乐《守望乡愁》。

为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信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常州市歌舞团用《昔我往矣》,《天宁寺的钟声》,《淹城随想》,《运河春潮》等作品向我们传递了浓浓的乡愁之情。这些作品由王爱康老师指挥,并加入了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贝斯,唢呐,大提琴,笙等各种乐器,打造了十分壮观的乐曲,很有感染力,热烈奔放,娓娓动听,令人回味无穷……

  《守望乡愁》用民族音乐点燃常州人的“乡愁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了我们更有力量和质量的艺术大餐,也是一种中国民族音乐的弘扬与发展。

  ●高一(1)班  张子优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看戏曲。天寒地冻,狂风呼啸中,忽地探出了把薄薄地伞,似与天地融为了一体,风刮着伞忽上忽下。伞下的方卿也显出了身形,台上的人儿随伞而动,舞、转、跃、摔,一颦一动,牵动了全场人的心。我不禁裹了裹衣服,竟觉得与方卿共情了般。

  戏曲中的唱与舞,还有那夸张及极具渲染力的演绎,令我叹服。

  “咚……咚……咚…”天宁寺的钟声悠然绵长,庄严而宁远,轻轻地,乐曲声响起,空得像寂静四夜空,实得像朴重的钟声。闭上眼,似真的站在天宁寺前,静听乐章。

  “人生等戏局,衮衮徒区区。”望戏曲的风貌,能再次袭卷整个华夏。

  ●高一1班  徐宁沁

  就似百鸟争鸣,我看到了潺湲的春潮,暗中涌动勃发的生命,我感知着运河的过往与未来,日落月升。寂寂钟声牵挂袅袅余音,缠绕在耳畔,万物生灵舒展复苏,清脆声声碰撞,丝履般柔滑,循序渐进,有如日光乍泄,倏地见到了光明。  仿若漫步云端,古老尘封的记忆正娓娓道来,脑中又浮现那方连绵不绝的长河……静默片刻,由先前的宏伟难掩之势转为春意阑珊,欢快裹挟着快板韵律,节奏有致。正如今日的它,呵护着一方水土,曾沉湎多时终被扶起,慧眼之人助它立直腰板,呼吸着新时代的空气,观赏新世纪的风姿。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