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乐《守望乡愁》巡演进五中校园
发布时间:2021-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常州歌舞团

古城巍巍,钟声寂寂

我把耳朵贴在厚厚的大地

那千年未曾吟唱的记忆

尘封心底的归家之情

直透心底

融化灵魂

我看见久别的游子

唱着故乡的童谣

我也多想回家

找寻那记忆里的声音

  作为2020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常州市歌舞剧院,常州民族乐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守望乡愁》于12月10日下午在常州市第五中学知音楼剧场倾情演绎,同时作为“百年逐梦,汇秀今朝”五中建校1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学校关工委、学生发展处组织了校师生观看了演出。

  为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常州民族乐团特邀国内著名作曲家共同打造大型民族管弦乐《守望乡愁》。整场演出的曲目,均是经过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精品之作,通过民族管弦乐作为表现载体,用民族管弦乐“记取乡愁、守望乡愁、留住乡愁、弘扬乡愁”既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又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水乳交融。

  《守望乡愁》中的大部分作品,其素材或题材均来自中华优秀文学艺术经典,大家耳熟能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且皆为常州民族乐团委约创作的原创作品。不仅如此,这些作品与常州有着较为密切的亲缘、地缘关系,是融民族文化、中国精神、地域特色为一体的舞台作品。

  《节 目 单》

  ●特邀指挥:王爱康

  1、民族管弦乐《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是最早反映乡愁内容的文学作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乐曲通过对古代战士血战疆场、返乡心切的描述,开启了听众对乡愁的初之体验。

  2、民族管弦乐《天宁寺的钟声》

  乐曲形象地营造出了常州天宁寺内香烟缭绕,鼓乐声声,古老钟声绵延回荡的意境,引人遐想。

  3、女声与乐队《游子吟》

  著名唐诗《游子吟》,是唐代大诗人孟郊任溧阳县尉时所作。乐曲采用女声与乐队的形式,使得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感人至深,令人落泪。

  4、民族管弦乐《淹城随想》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位于常州郊外的淹城遗址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早的地面城池,这里三道城墙蜿蜒逶迤,三道城河柔波有力。曾经幸福的家园在吴越之战中度尽劫波、消毁殆尽。根据记载创作而成的乐曲领我们走进了先民奋起抗争、虽败犹荣的历史场景。

  5、笛子、古筝与乐队《思念·教我如何不想他》

  一代骄子赵元任先生人品高尚、博学多才,为世人称颂。乐曲采用笛子、古筝与乐队的形式,表现了赵元任先生长期定居海外时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美好回忆。在展现赵元任先生经典之作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深刻内涵的同时,表达了曲作者对赵元任先生深深的崇敬之情。

  6、民族管弦乐《归一》

  乐曲运用新颖的声音观念和构成方式,试图将当代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勾连与融合。在不断的递进延伸和繁衍变化中表现“花自开,水自流”的自然生机;“空灵幽深,氤氲流荡”的道禅意蕴;“洞天福地,虚无缥缈”的茅山仙境;以及“万物归一,大道永恒”的深层内涵。如此,故土之思和怀远之情油然而生!

  7、二胡与乐队《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是影响广泛的乡愁题材诗歌作品。余先生儿时曾生活在常州武进农村,他说:常州是他的“母乡、妻乡、故乡”。乐曲通过二胡特有的表现力对诗歌进行演绎,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得以升华。

  8、民族管弦乐《运河春潮》

  古老的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成为了常州的母亲河。乐曲运用了常州民歌素材,将常州文化与百姓同乐相融,描绘出了运河两岸今日的美丽风光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