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五中汇秀楼311会议室在火热的氛围中迎来了北郊高级中学教师王绪平,他从教17年,担任高三班主任13年,曾获得“常州市师德标兵”,“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文明职工”等诸多荣誉,多次荣立教育三等功,多次获托利多教师奖。
王绪平老师做了题为《做三尺讲台的坚定“舞者》的师德师风宣讲,他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经历,将各类典型案例信手拈来,把一位坚守教育一线的良师益友的深情厚爱展现在大家面前。
相互成全,做一个感恩的人。王老师讲述了自己在恩师的点拨,榜样的引领下,做好教师本职工作,迅速成长的心路历程。良师相伴,也让王老师大力传承教育初心,坚定前行脚步。收获了“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引领学生成功”。
初心难守,做一个坚持的人。教师职业的理想和信念,是内在的驱动力,而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坚持的动力。王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尽全力,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未来着眼的目标,坚持不忘教育初心,精心培养每一位学生。
责任重大,做一个有爱的人。无私奉献,爱心浇灌一直是王老师藏在心底最深沉的情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师生朝夕相伴,信任与情感与日俱增。他走近学生心灵深处,做学生心声的聆听者。细水长流,水滴石穿,爱的汇聚最终迎来璀璨的时刻——“学生就像一朵花,花期虽有早晚,但一定会灿烂绽放。”
教育如水,做一个纯粹的人。教书育人,国之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材施教,各尽其才。他见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养成,民族与国家的小苗茁壮成长,他的追求纯粹而高尚,收获的是欣慰与笑容,无论艰难险阻,根植在他内心深处的教育梦想他都去努力实现。
王绪平老师的娓娓道来,令在座的五中老师产生巨大的共鸣,受益匪浅。不少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好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教师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王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教师要谦虚谨慎。无论是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要热爱自己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学生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教师对他们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及时解除束缚,促进潜能的发挥。
——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撰稿:姬晓芳 图片:顾琳 审稿:朱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