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外语教研组>>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研究高考动向,优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1-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方舒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有效践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从而来推动学生发展作为一线高三英语老师,贯彻核心素养教学就是从战略高度掌控新高考的动向,掌握高考的内容广度深度、题型新的变化、分量,同时根据班情学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高考复习规划下面是我的一些针对高考动向和教学设计的想法。

一、掌控新高考动向,制定复习科学规划

为了更好迎接英语新高考复习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把握新高考动向,科学规划复习规划。其次,必须知晓英语新高考要考什么然后才能制定复习计划如何考,这就需要英语老师搜集新高考资料,挖掘新高考信息,在复习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创造,在复习技巧效率上要事半功倍。如今,新高考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英语学科必备知识为基础,突出对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和之前的江苏高考相比,试卷难度适中,重点体现高考评价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二、践行核心素养理念,选取具体复习计策

1.明确复习具体要求,彰显学科核心素养。每节课都要明确复习目标,凸显核心价值,老师课前要解读新课标要求,规划好课堂结构。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的班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确立核心素养,为师生复习指明了发展方向。

2.复习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难点。在英语复习迎考中,对每个章节每课的知识点,在梳理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难点。在英语复习时要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对于考试的热点问题,老师更要留心近年来英语高考走向。

3.复习教学紧跟新动向

(1)改变单纯记忆的做法增强语用意识新高考试题和近期的模拟卷中可以看出死记硬背词汇、语法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教师在教学词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词汇、语法。具体做法为第一改编练习在语境中训练。将课本内容或拓展阅读文章改写为语法填空或完形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示和语境线索推理的能力。第二利用单元话题梳理话题词汇。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的语义网扩大词汇量并基于不同语篇迁移词语运用能力。第三实施读写一体教学。除了阅读外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在特定语境中准确并得体地表达。

(2)改变单一训练的做法拓宽听力渠道一是用好教材。除了模拟考试外教师要用好教材中的听力训练材料虽然题目设置与高考不同,但是配合单元话题结合写关键词把听和写结合起来是很好的综合训练的方式。二是拓展课外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课外的材料如杂志上的语篇音频英语学习相关的公众号配有的英语音频等。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听力训练。三是多模态听力训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语言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生也愿意接受来自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符号的刺激。模拟训练比较乏味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如视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经典影视对白等。

(3)改变功利刷题的做法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第一,拓宽阅读的广度。拓宽阅读的广度就是不局限于模拟训练,要拓展阅读渠道,广泛涉猎各种题材、体裁,材料的来源要广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选读,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如与新教材配套的《芒果街的小屋》《老人与海》《麦琪的礼物》《妈妈的银行账户》等经典作品,来提升语言素养。第二,挖掘阅读的深度。阅读的深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经典的、有分量的作品;二是指阅读要深入,即精读。对一些美文或平时在阅读中遇到的比较好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积累词汇、句式,分析语篇结构,赏析语言魅力,探究主题意义,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等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第三,开展群文阅读。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可以按照主题整合高中英语教材或历年高考语篇材料,也可以选取国外网站相关主题文章,让学生阅读同主题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相关主题知识的理解。

(4)改变硬背模板的做法,加强写作指导。新高考的写作具有挑战性,特别是读后续写,学生容易跑偏。如想象过度、与原文联系不紧密、情节不合理等。所以,教师要加强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段首句,合理安排故事发展,如何做到体现一致性、合理性和逻辑性;如何根据续写内容选择以情、以景或以理结尾的方式,使得故事完整而又意义深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测试,尤其是期中、期末或模拟考试的契机,对学生的写作即时点评。大考之后,学生通常比较关注成绩,也更关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抓住试卷讲评这个契机,加强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习作带领学生一起评析,然后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二次修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