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有效践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从而来推动学生发展。作为一线高三英语老师,贯彻核心素养教学就是从战略高度掌控新高考的动向,掌握高考的内容广度深度、题型新的变化、分量,同时根据班情学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高考复习规划。下面是我的一些针对高考动向和教学设计的想法。
一、掌控新高考动向,制定复习科学规划
为了更好迎接英语新高考复习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把握新高考动向,科学规划复习规划。其次,必须知晓英语新高考要考什么?然后才能制定复习计划如何考,这就需要英语老师搜集新高考资料,挖掘新高考信息,在复习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创造,在复习技巧效率上要事半功倍。如今,新高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英语学科必备知识为基础,突出对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和之前的江苏高考相比,试卷难度适中,重点体现高考评价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二、践行核心素养理念,选取具体复习计策
1.明确复习具体要求,彰显学科核心素养。每节课都要明确复习目标,凸显核心价值,老师课前要解读新课标要求,规划好课堂结构。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的班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确立核心素养,为师生复习指明了发展方向。
2.复习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难点。在英语复习迎考中,对每个章节每课的知识点,在梳理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难点。在英语复习时要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对于考试的热点问题,老师更要留心近年来英语高考走向。
3.复习教学紧跟新动向。
(1)改变单纯记忆的做法,增强语用意识。从新高考试题和近期的模拟卷中可以看出,死记硬背词汇、语法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教师在教学词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词汇、语法。具体做法为:第一,改编练习,在语境中训练。将课本内容或拓展阅读文章改写为语法填空或完形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示和语境线索推理的能力。第二,利用单元话题,梳理话题词汇。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的语义网,扩大词汇量,并基于不同语篇,迁移词语运用能力。第三,实施读写一体教学。除了阅读外,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在特定语境中准确并得体地表达。
(2)改变单一训练的做法,拓宽听力渠道。一是用好教材。除了模拟考试外,教师要用好教材中的听力训练材料,虽然题目设置与高考不同,但是配合单元话题,结合写关键词,把听和写结合起来是很好的综合训练的方式。二是拓展课外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课外的材料,如杂志上的语篇音频、英语学习相关的公众号配有的英语音频等。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听力训练。三是多模态听力训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语言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生也愿意接受来自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符号的刺激。模拟训练比较乏味,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如视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经典影视对白等。
(3)改变功利刷题的做法,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第一,拓宽阅读的广度。拓宽阅读的广度就是不局限于模拟训练,要拓展阅读渠道,广泛涉猎各种题材、体裁,材料的来源要广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选读,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如与新教材配套的《芒果街的小屋》《老人与海》《麦琪的礼物》《妈妈的银行账户》等经典作品,来提升语言素养。第二,挖掘阅读的深度。阅读的深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经典的、有分量的作品;二是指阅读要深入,即精读。对一些美文或平时在阅读中遇到的比较好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积累词汇、句式,分析语篇结构,赏析语言魅力,探究主题意义,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等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第三,开展群文阅读。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可以按照主题整合高中英语教材或历年高考语篇材料,也可以选取国外网站相关主题文章,让学生阅读同主题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相关主题知识的理解。
(4)改变硬背模板的做法,加强写作指导。新高考的写作具有挑战性,特别是读后续写,学生容易跑偏。如想象过度、与原文联系不紧密、情节不合理等。所以,教师要加强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段首句,合理安排故事发展,如何做到体现一致性、合理性和逻辑性;如何根据续写内容选择以情、以景或以理结尾的方式,使得故事完整而又意义深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测试,尤其是期中、期末或模拟考试的契机,对学生的写作即时点评。大考之后,学生通常比较关注成绩,也更关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抓住试卷讲评这个契机,加强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习作带领学生一起评析,然后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