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
为正确贯彻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月24日—25日,我校高二年级全体同学赴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习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训练课程。本次实训活动共开设17项课程,其中既包括金工、木工、篆刻、陶艺、建筑模型、电子电工、烘焙等实践类课程,还包括网路组建、3D打印、机器人等科技创新类课程。
这些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它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校领导也始终关心着高二年级学子,校长杭佳楣、副校长赵军连续两天走进教室,与学生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我。
在本次通用技术实训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了丰富的“操作”体验,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深刻体验到了劳动美、创造美和生活美。
(撰稿:刘宇琦、张莹莹 图片:各班主任 审稿:吴雪)
● 高二1班陈天熠:
插花是一门艺术,要求注重细节、体现创意。它并不是单纯地将花朵组合在一起,而是要将想法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作品以意义。看着最后的成果,我想起了《小王子》当中的一句话,“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的玫瑰。”我也用心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玫瑰”。
●高二10班于思霞:
茶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茶”发现于神农尝百草,到了唐宋逐渐开始流行,明朝以后形成了现在的饮茶习惯。茶有淡雅清新之感,品一口好茶,我却仿佛从中感悟到了人间百态。
以刀为笔写春秋
以手为尺造世界
耐心等候
神奇的转变正在发生
●高二7班邓欣岚:
一横一竖,一字一章,篆刻具有独特的魅力。刚开始尝试打磨、绘图、刻印时,线条总是歪七扭八的,但熟能生巧,我慢慢刻出了自己的印章。这两天,从了解到尝试再到创作,过程饱含满足与自豪。石头上的每个笔画,都映照着我的笑容。我不仅体会到了篆刻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劳动与技术的魅力。
●高二5班戴沁妍:
这两天在少年宫的陶艺学习让我收获良多,捏泥、搓泥板、搓泥条、拼接、雕刻……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尝试。通过陶艺课程,我变得更有耐心,也体验到了将想象变为现实的满足感。
●高二6班俞骅芝:
我报名了建筑模型课程。在这里,我和同学组成了六人团队,一起建设我们的模型小屋。设计、磨边、搭建……看似简单的步骤却困难重重,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不断的尝试,我们最终搭建出了预想中的作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耐住性子,坚持尝试不放弃,定能找寻到实现目标的途径。
●高二8班田瑞:
三千大世界,尽在手中生。走进剪纸的课堂,惊喜与浪漫并存,我也有幸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剪纸作品和立体贺卡。不论是粗狂、豪放还是简单、明快,都是对艺术的珍贵理解。看着自己设计并一步步完成的作品,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希望能与剪纸结下更深切的缘分。
敲打,焊接
勾勒出细腻纹理
将工件慢慢打磨成型
传匠人之心
变身小小工匠师
●高二13班张强:
在参加电子电工课程的两天中,我认识到了各种新工具,并使用电烙铁等进行焊接。从最初的慌张、坎坷,到成功制作出一个精巧的闹钟,我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电工的不易与技术的重要性。每一个行云流水的操作背后都是“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
●高二2班徐熙俨:
一进木工教室,我就被琳琅满目的木制手机架吸引,随后便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始了尝试,并成功打磨出一个造型独特的手机支架。这短短两天的学习并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木匠,但却让我们了解到了手工木艺,在我们的心里撒下了一颗“传承”的种子。
运行编程
赋予机器人以无限想象
头脑风暴
给创意插上飞翔的翅膀
●高二12班刘长军:
通过机器人课程,我了解到了现代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种类,并尝试给机器人编程,进行测试。经过不断的试错和改进,机器人终于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了一个个复杂的动作。这次通用技术课程,让我深刻感悟到:唯有充满信心、潜心研究、不惧失败,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以后,我会继续带着这种不服输的勇气,去完成人生路的探索。
●高二9班王怡楠: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头脑风暴”的组成和实际运用。我们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制作道具,编写剧本,进行创意绘画,最终呈现出了一部完整的作品。第二日的汇报演出更是掌声不断,欢笑连连,为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校领导也始终关心着高二年级学子
校长杭佳楣、副校长赵军连续两天走进教室
与学生亲切交流
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