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活动,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课堂共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1、开篇问题,设置悬念,引出疑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符合地理学的基本逻辑: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生产生活。
2、小组内部演示昼夜长短变化模型,分析静态的四个节气昼夜长短特征以及公转过程中动态的昼夜长短变化特征,从实践中得到真知。
3、在模拟软件上选择任意一个你想去的地方,观赏当地的日出日落,观察 日出日落的方位,总结普遍规律,遵循科学原理的基本认知规律。
课堂最后引领学生情感升华,早在商朝,我国就有人观察到了同一地方一年中不同时期昼夜长短的不同,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依据,确定了四个极其特殊的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战国时期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至汉代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制度。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事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流传至今,还推广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鉴于对科学、历法、农事指导乃至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