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校际交流与沟通。5月29日上午我校部分教研组参加了教科院附属高中举办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学科实践”的对外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郑兴豪、李欢欢、方舒、吴若凡四位教师参与开设了同题异构课,各教研组积极听评课。
郑兴豪老师授课主题为《幂、指、对数的大小比较》,这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内容。郑老师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幂、指、对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最终归纳出中间值法、构造函数法和数形结合法三种常用方法。课堂设计精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郑老师表示,尽管面对陌生的学生和环境,他依然感受到课堂上的“新鲜感”激发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丰富了课堂内容。
李欢欢老师讲授《电容器的电容》,课程内容抽象且难度较大。为帮助学生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和电荷量的变化,李老师使用数字化DIS传感器记录数据,便于分析。前黄特级教师吕老师指出,面对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应学会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学生认知出发共同探讨。李老师认为,这次公开课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磨练,也是提升。
方舒老师授课主题为《Comfort food》,通过预测引入,分层次解读治愈系食物背后的情感和文化。课堂上,方老师以自己的治愈系食物为例,贯穿教学逻辑,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方老师感慨,这次同题异构公开课让她体验到教学的魅力和创新,受益匪浅。
吴若凡老师授课主题为《人类遗传病》,以苯丙酮尿症展开概念和情境教学。课堂上,吴老师根据必修班学情重新编排知识点顺序,通过问题串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吴老师认为,一节好课的诞生离不开团队的努力,校际间的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这次活动让她收获颇丰,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本次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圆满结束,各教研组在活动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撰稿:章则宸 审核: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