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7月20日,我非常有幸地参与了常州市组织的为期七天的高中英语教师研修活动。这段短暂却极其充实的时光,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身心投入、专注进行专业反思与提升的宝贵机会。
本次研修以“提升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为核心,形式多样,环环相扣。在专家引领环节,我们聆听了黄新炎博士关于英语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精彩分享。他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科研思维,为我们示范了如何将教学现象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紧接着,组内沙龙与同伴讨论则将理论引向深入。在沙龙中,我们围绕特定主题各抒己见,不同的教学背景和实践经历让观点交锋格外精彩。而与来自各校优秀同仁的“同伴讨论”更是宝贵的财富。我们互相点评论文框架,切磋演讲技巧,在真诚的赞赏与犀利的质疑中,不断打磨、完善自己的成果。自主研修时间中,我们阅读推荐书目,在沉浸式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我们得到了外教的悉心指导。他地道的语言输入和专业的演讲技巧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表达自信与语言质感,为最后的展示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的展示汇报环节,则是对所有输入进行内化与输出的关键一步。我沉下心来,将讲座所学、讨论所悟系统梳理,全心投入到教研论文的撰写与英语演讲的准备中。我参加的两项活动都迎来了圆满的成果。在黄新炎博士的启发下,我聚焦学困生转化问题,完成了《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词汇教学探究》论文的撰写;而在外教的帮助下,我成功进行了题为“How can we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of underperforming students?”的脱稿演讲。我将七天的所学、所思、所悟凝聚在这十分钟里,分享了我对如何通过问题链设计、创设真实情境等策略,来激发学困生思维活力的实践与思考。
回首这七天,从接受到碰撞,从吸收到创造,这是一个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学习过程。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也需要同伴的互助。这次研修不仅是一次能力的锤炼,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将带着这份收获重返课堂,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思考赋能于教学,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成为积极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