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以模型驱动教学,用实践赋能成长——记“汇秀·青年智库2.0”项目第二次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处(原创)   作者:杨添翼

  金秋十月,研思正浓。2025年10月17日下午,常州市第五中学“汇秀·青年智库2.0”项目第二次研修活动在学校高三一楼录播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以“课标教学方式建模与课堂实践”为核心主题,旨在引导新雁教师们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探索教学方式的模型构建,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扎实的课堂实践。全体新雁教师齐聚一堂,在教科院戴慧教授的指导下,共同开启了一场富有深度与启发的教学研讨之旅。

  一、预研启思,蓄力前行

  为确保活动实效,项目组在活动前便布置了富有挑战性的前置研修任务。教师们以学科组为单位,完成三项核心任务:一是系统罗列本学科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二是通过网络研修与文献查阅,探寻这些教学方式是否已形成成熟的实践模型,并尝试理解与阐释;三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本组教师已尝试运用过的教学方式,梳理其中的收获、不足与典型课例。这一环节有效促使教师们将目光从日常教学细节投向更上位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论,为现场研讨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学科亮剑,互鉴共进

  活动伊始,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围绕前置任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限时十分钟的精彩分享。首先登场的是英语组的刘丝雨老师。她聚焦“任务型教学法”与“项目式学习”,清晰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上的显著优势,同时展示了如何将其与英语学科融合,设计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整合语言技能与知识。

  化学组的李会会老师带来了以“情境化与跨学科”为主题的分享。她强调了情境创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抽象化学概念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化学与生活、环境、技术等领域跨学科融合的生动案例,体现了新课标背景下学科边界融通的趋势。

  生物组的李津竹老师则围绕“论证式教学”与“STEAM教学”展开探讨。她不仅解析了论证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证据意识方面的价值,更提出了一个引发深思的问题:这类注重过程与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其成效如何在高考这一终结性评价中得到合理考查?这一提问触及了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衔接的核心议题。

  政治组的刘慧老师系统梳理了“议题式教学”与“情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她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精选议题、创设复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理性思考,有效落实思政学科的育人目标。

  紧接着,语文组与数学组的代表也分别分享了各自学科在课标教学方式探索上的思考与实践。各组的分享虽角度各异,但均体现了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方式模型化、科学化的不懈追求。

  三、高位引领,拨云见日

  随后,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慧教授带来题为《课标中教学建议的理解与实施》的专题讲座。戴教授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例,系统梳理并深度解读了课标中重点推荐的几种教学方式。她对“案例式教学”进行了拆解,指出其核心在于通过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多元意义的协商与拓展性运用,并以“模拟法庭”为例,生动演示了如何实现“以案说法”。在介绍“体验式学习”时,她引入了“库伯学习圈”理论,强调了行动、经验、反思、理论转化的循环过程,并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主题式体验学习教学设计流程,从目标设定、资源准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到评价反馈,环环相扣。

  戴教授的讲座,不仅是对课标文本的精准解读,更是将理论模型与鲜活案例相结合,为教师们如何将课标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见效的课堂实践指明了清晰路径,极大地拓宽了老师们的教育视野。

  汇聚英才,秀出风采,相信“青年智库2.0”项目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积极探索符合课标要求、契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式模型,并勇于在课堂实践中验证、反思与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为常州市第五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与智慧力量!

(撰稿:杨添翼 摄影:刘丝雨 审核:蒋敏)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