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教研正浓。为深化新高考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水平,按照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规划,数学组于10月16日开展模拟课堂比赛,赵亚坤、奚文欣、陈希、陈建明、王艳芳、苏熙膑六位教师率先登场,展现教学智慧与创新思路。活动邀请潘建明教授作指导讲座,数学组全体青年教师以及物理、生物、化学组代表进行了观摩研讨。
本次比赛的课题为《椭圆的标准方程》。以 “融美·自觉”理念为指导,紧扣新高考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聚焦教学重点与难点。六位教师均融入AI辅助教学工具(如GeoGebra、PHET天体模拟系统等),在“抽象知识直观化”“探究过程具象化”上亮点纷呈:赵亚坤老师通过网络画板动态演示“2a与|F₁F₂|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快速突破椭圆定义理解难点;陈希老师将GeoGebra与小组探究结合,让学生在参数调整中自主发现椭圆与圆的关联;王艳芳老师创新引入AI模型对比不同建系方案,深化学生对“建系优化”的数学逻辑认知。
课堂设计中,教师们还紧扣 “学情适配”原则,如奚文欣老师设计AI个性化题库,实现“错题精准标注+分层练习推送”; 陈建明老师借助GGB的精准计算功能,解决传统手工画图的误差问题;苏熙膑老师则依托AI工具搭建实时互动场景,通过即时答题反馈精准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潘建明教授对六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模拟课堂表现逐个进行点评,既肯定教师们在AI工具应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突破,也提出优化方向——需进一步强化AI在“个性化辅导”“跨学科场景拓展”中的价值,可增加学生自主参数设计环节,并关联物理光学性质、天文轨道等跨学科应用,推动教学从“教师演示”向“学生主动建构”转变,让AI更深层服务于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随后,潘教授围绕“AI深度融合教学”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优化课堂设计、适配新高考教学要求提供清晰路径。
此次模拟课堂比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以赛促研、以赛促改,推动我校数学教学向“技术赋能、素养导向”深度转型。
(撰稿:刘宇琦 审核: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