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及其支撑平台设计与实践的研究》申报书
 
发布时间:2013-09-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国建
 

常州市第五中学校级课题

 

申报·评审书

 

 

 

 

 

 

 

 

 

                

 

      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及其支撑平台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20121224 

       

____201312      __

 

 

 

 

常州市第五中学

2012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刘国建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5 9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中学高级

研究

专长

行动研究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学科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高燕芬

中学高级

信息技术

行动研究

辅助开发平台、资料收集

何丽

中学高级

信息技术

行动研究

辅助开发平台、资料收集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国家极

“电脑作品设计与评价”课堂教学中提

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案例研究

2009

资料汇总、撰写

教学研究

研究中

校极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任务设计的研究

2009

负责人

已结题

省级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

20062

资料汇总

教学研究

结题

国家级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

200610

资料汇总

教学研究

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心系奥运,表“情”达“意”》

《江苏教育技术》

2008-6-30

《问题设计要有“度”,课堂教学才有“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11

《惩戒:考验我们教育智慧》

《新校园》

2010-11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目前,在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把信息技术学科列入“小高考”的科目(全称为“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题目有选择题和操作题两大类),考试结果有“合格”与“不合格”,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参加当年的高考,以此来评价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基于学生实践的、技能型的、综合型的学生,这种以“一锤定音”的高考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过于单一,评价的结果也有失偏颇,不能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非高考科目的“小学科”,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往往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评价中,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采用“作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围绕某个主题完成某个作品的制作,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以学生的作品分数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此种方法虽然重视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但缺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也显得过于单一。

针对现行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不足,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以此来反映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就需要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测量”,以此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但应用多种评价方法与手段无疑是繁琐的,这会大大增加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设计、开发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平台,以该平台的抓手,实施各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各类评价呢?在此,我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选修模块的第4章《建立主题网站》和第5章《动态网页的制作》为例进行研究。

 

2、核心概念界定

评价:它泛指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评价的过程则是对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进行分析、衡量和判断的过程,评价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需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对事物或产品的价值进行评判。

评价平台:是能够促使各类评价能够快捷、方便实施且能够方便收集各类评价数据和积累各类评价资料的一种工具系统。

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了多少的一种状态,具体的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其所获得知识经验或技术技能的多少与或者获得知识技能效率的高低的一种量化、结果。

信息技术学习效果: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所获知识技能的多少或效率高低的一种量化、成果、结果。

学习效果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多少或所学生知识技能效率高代的评定或评判。

 

3、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构建网络评价平台

     构建网络平台是本课题的研究的首要目标,目的是通过该平台来实施电脑作品的评价,以验证能否促进电脑作品评价的有效实施。

2)信息技术学习效果有效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能够提炼出什么方法、手段或模式能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要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与我校特色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的形式和评价模式。

 

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内容:

(1)    网络评价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着眼于各类作品评价方式进行功能设计、界面设计与程序开发;

(2)    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有效实施:针对我校特色与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学习效果有效评价的方法与手段有哪些,主要进行文献研究与行动研究;

(3)    网络平台是否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实施:主要研究网络平台对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各种评价方法的作用,得出网络评价平台与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之间的关系;

 

5、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1)    在当今 “机考”评价方式(如:省信息小高考)大行其道的情况下,那种“一考定终身”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不符合信息技术学特点,不能正直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揽,坚持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    针对我校的特色与学生的特点,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师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做出评定,而是要把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方面因素溶进学习效果评价当中去;

(3)    网络评价平台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各类评价方式的有效实施;

创新之处

1)开发网络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评价平台;

2)使用网络评价平台实施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各类评价;

3)中学阶段信息技术学习效果有效评价的方法与模式;

 

6、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性质探索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摸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2.文献法

本文研究将建立在广泛细致的文献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研读国内外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理论与观点,了解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评价坚持的原则,了解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研读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方法,探究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各类评价方法的使用。了解程序设计与开发的前沿发展,了解程各类评价支撑平台的功能模块以及在评价实施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了解评价平台最新发展情况……,在对大量文献的学习基础上,指导、遴选优秀的评价设计案例,构建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3.对比实验法

撷取2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班级实施过程性评价,并有评价平台的支撑,另一个班级不实施过程评价,最后两个班共同实施终结性评价——考试,以量化的方式对比2个班的学习效果,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7、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序号

起止时间

阶段性成果

1

资料整理、拟定选题

201212—20132

确定研究问题,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

2

撰写开题报告

20132—20133

开题

3

学习效果测试试题的设计

20133月~6

测试试题的设计与编写

4

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过程、方法的设计

20133月~6

过程性评价的采用的方法策略、实施步骤

5

各类评价量表的设计

20133—6

各类评价量表的设计

6

学习效果评价支撑平台的设计、开发与制作

20133—4

设计、开发出评价支撑平台

7

平台测试,评价的实施

20134—6

平台的运作、课例

8

中期报告

20139月~10

形成中期报告

9

总结出现的问题

201310—201312

形成报告

10

结题报告

201312-20142

结题报告

 

 

 

 

 

8、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4-190

2.杨九俊.建设新课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41-283

3. 高凌飚.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杨淑筠.对《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5,(4)

5.周卫勇,李雁冰.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陈晓明.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0(中学理科第10):2-7

7.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信息技能评估体系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8(6):22-27

8. 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9.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43

10.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三——教学评价[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16-18

11.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张倩苇.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9)

13.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

14.W.James Popham()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5. Ellen Weber() .有效的教学评价[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

16.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家出版社.2009167-179

17. 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35-198

18. 郑明达.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8(8):107-109

19. 张艳艳.Blog用于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教育,2005.4

20. 张琳.浅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方法[DB/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Article.asp?Action=View&ArticleID=330&Catalog=20

2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http://{域名已经过期}/20020327/3023657.shtml

22. 郑明达.收集资料: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关键之一[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27-28

23. 夏建生.课堂教学评价缺失的背后[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80-81

24. 徐晓东.学习文件夹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01,01:1521

25. 王铁云.基于Moodle优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8(5):82-84

26. 樊子牛,王华.基于Moodle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06-107

27. 苗逢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

[DB/OL].http://{域名已经过期}/cailiao/bixiu/luntanj1.htm

28. 李玉芬.如何开展电子作品档案袋评价[J],广东教育,2004(7)

29. 徐芬,赵德成.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04:50-52

30. 王勇.成长档案袋的运用

[DB/OL].http://{域名已经过期}/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84&Page=1.

31.朱新华.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J] .中国电化教育,2008(8):85-87

32. 赵必华,查啸虎.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3. 沈鑫.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作品评价策略

[DB/OL] . http://{域名已经过期}/liren/200910/23372.html

34. 杨达群.作品评价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应用

[DB/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Zlcms/WebPublish/contentPage.action?contentId=12064

35. 俞金华.信息技术课堂作品评价体系初探[DB/OL]. http://{域名已经过期}/p-66847567.html

36. 郭艳丽. 信息技术课中作品评价法的使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6):28-30

37. 王彩燕,张舒予.电子作品制作:拓展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91-93

38. 曾伟锋.基于学习过程的学生作品交流评价[J].信息技术教育,200920

39.罗化瑜.基于电子档案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8)53-54

40.张钰,朱彩兰.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命题问题例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5)27-29

41.张文杰.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7) (8)6-8

42.张涓.作品评价与信息技术课程“如影随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7) (8)12-13

43.李雪莲,严丹.从教学讯自设计看支持网站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8(6):58-62

44.丁雷.利用网络提高课后评价的有效性[J] .中国电化教育,2009(3):71-73

45.郑明达.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仍需不断完善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2)21-22

钟绍春.现代远程教学支撑平台分析[A].全球华人第七届计算机大会论文集[C]2003

46.陆黎明.ASP动态网站开发从入门到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7.肖驰.基于ASP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学习,2006(5)30-31

48.杨红,贾美娟,介龙梅.基于ASP技术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J].电脑学习,2008(4):90-91

49.王忠平.ASP进行化学课堂在线测试、自动阅卷、分析统计[J]. 电脑学习,2004(6):15-16

50.李世川.基于ASP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30-132

51.娄青.基于ASP技术《普通高中考试管理管理系统》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学习2010(3):44-46

52.邹于丰,梁雷波,以绘等.基于ASP的文件上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9(12):33-35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本人参与国家级课题有:《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电脑作品设计与评价”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案例研究》;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主持的校级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任务设计的研究》,通过积极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科研意识与经验,这对本课题的研究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人具有一定的钻研精神,曾独立地设计、开发各类网站,熟悉网络运行环境的配置,这些对本课题的网络平台设计与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校的各类计算机、网络设备运作正常,为本课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保障。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阶段

20131-20133

刘国建

形成文献

第二阶段

20134-20135

刘国建

发开出网络平台

第三阶段

20136-20137

刘国建

课堂教学

第四阶段

20139-201312

刘国建

总结、提练形成报告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文献

2、网络评价平台

3、课堂教学

4、课题报告

形成文献

形成网络平台

课堂实践各类资料

形成报告

刘国建

本课题完成的时

间:20141

 

 

 

五、评审意见

 

学校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