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期评估表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数学
课 题 名 称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张志勇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五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2年12月20日
拟结题时间___ 2014年12月_____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姓 名 | 主 要 成 果 |
张志勇 | 编撰130多页的校本课程《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实验教学》 《图形计算器推动数学学习:从理解走向发现》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 文章《借力教育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发表于省级刊物《中小学数学(高中)》2012年12期 2012年12月14日在全国课题广州会议上作为优秀课题区代表作报告 2010年4月1日、2012年3月22日分别作题为《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技术与创新:例谈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数学教学设计》的市级研究讲座 开设研究课《数列迭代与几何分形》,在省数学学会组织的推进现场会上开设研究课《从波的合成到函数的叠加》 |
杨一奋 | 《借助图形计算器,探究函数与导数关系》获全国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文章《挖掘技术表征优势,感受递推迭代思想》发表于省级刊物《数学教学通讯》2012年7期 2012年12月14日在全国课题广州会议上应邀开设研究课《对勾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开设研究课《应用图形计算器,研究函数与导数的关系》 |
朱谦友 |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获全国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开设研究课《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
朱剑飞 | 《我用图形计算器教对数函数》、《图形计算器与线性规划问题的一次合作》获全国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开设研究课《用图形计算器研究线性规划问题》 |
蒋敏 | 《图形计算器在“函数与方程思想”复习中的辅助应用》获全国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
陈静 | 开设研究课《导数与切线》 |
赵艳芝 | 开设研究课《对数函数》 |
蔡亚飞 | 开设研究课《正弦定理》 |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内) 课题组首先在实验平台即教育技术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数学对象间严格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关系、运动与变化中的数学规律等是普适性的技术(如PPT等)所无法表现的,只有应用为特定的学科量身定做的学科教学软件才能真正展现信息技术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数学教育技术三剑客:几何画板(5.05版本)、Cabri 3D(2.1版本)、图形计算器(CASIO fx-CG20)作了比较研究如下表: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不是天然就有的,需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应用技术推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告诉我们,技术应用研究要着眼于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往更高层次发展应是的方向。“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中可解读出技术影响学习的两大路径:一是理解二为发现,即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真正领会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实现数学的新发现或“再创造”,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究工具,或从特殊中探索一般规律,或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据此课题组提出,基于图形计算器的高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 1、促进数学理解,让学习更为有效。具体包括多重表征,变抽象为具体;操作实践,化内隐为外显;情境创设,从结果到过程。 2、推动数学发现,让学习更有意义.学习转变,从接受到发现;交流分享,从个体到共同体;联系实际,变应用为研究。 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案例,继而完成130多页的校本课程《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撰写,集中体现了课题研究的丰富成果。具体内容详见中期报告。 | ||||||||||||||||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课题组的成果之一校本课程《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实验教学》得以在全国推广应用。 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借力教育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发表于省级刊物《中小学数学(高中)》2012年12期,论文《挖掘技术表征优势,感受递推迭代思想》发表于省级刊物《数学教学通讯》2012年7期。 2012年12月14日,在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研究》广州会议上,课题组杨一奋老师应邀开设一节现场研讨课,张志勇老师则在大会上作阶段研究报告。其中杨老师的课获得了与会300余位教师的普遍赞誉,中国数学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章建跃博士更作了特别推荐,认为 “是理想中的数学课堂,体现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值得在全国提倡并推广。”张志勇老师的报告则展现了令人信服的丰硕成果,与会的天津市数学教研员沈婕老师给出的评价是“研究扎实、讲解平实、内容翔实、成果丰实”。学校荣获2012年图形计算器测试活动优秀组织奖的同时并评为全国课题第二批实验基地。 | ||||||||||||||||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对照课题组的申报评审书,尽管在实践层面(技术和理伦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的研究尚未落实,包括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评价体系等,真正落实到课题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进一步聚焦于课堂应用和学习评价,将研究层次作进一步的提升是课题研究的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 ||||||||||||||||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按照课题组的工作规划,下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 1、开展实验研究:以兴趣班学生为样本,用量化的方式研究图形计算器于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及学习风格(特别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影响; 2、厚积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图形计算器在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和帮助再创造数学的学习优势,形成独具价值的文本材料(高于校本课程); 3、形成教学建议: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技术推动学习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教学建议,为技术应用拓展作准备。 一是聚焦课堂,研究图形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探讨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活动(特别是数学实验)的开展; 二是延伸课堂,落实好高一社团和高二兴趣班的教与学的交流,在学生课题开设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并对兴趣班的学生跟踪实验研究; 三是交流分享,从学生专题走向交流讲座,通过更高层次的分享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层次和专业成长。 按照课题组的工作规划(详见开题报告),下阶段我们的重点是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以高二兴趣班学生为样本,研究图形计算器于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并以此进一步梳理图形计算器在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和帮助再创造数学的学习优势,形成独具价值的文本材料和教学建议。这将是课题研究的攻坚阶段,特别是评价指标的形成和应用。 |
六、评估小组意见 | ||||
七 评 估 小 组 成 员 | 职 务 | 姓 名 | 所 在 单 位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