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13-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杭琳
 

附件3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减负背景下转变高中艺术生

   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   

        万志勤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五中学   

 

           20111020   

       

       201412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1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11025日常州市第五中学四楼会议室

评议专家:常州五中李振亚校长、刘振伟老师、盛红主任、汪经平主任、赵倩如老师

参与人员:常州五中课题组全体人员(万志勤副校长、杭琳、秦久红、顾学兵、张志勇、杨一奋、李德明、谢敏、姬晓芳、胡星荣)

万志勤组长作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文献研究表明,转变学习方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学界一直在探讨争论,以“转变学习方式”为主题搜索中国期刊网,从2008年到2011年分别有167171篇文章(其中有很多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主要的文章可参见参考文献),有理论思考更有实践总结,其中姜丹丹所撰写的硕士论文《新课程视野下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从实践层面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总结相应的解决策略;孙智昌的《学习方式理论结构与转变策略》则更多的涉及理论构建,其中提及,“要切实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必须树立全面系统辩证的学习方式结构观、依靠和促进主体结构发展、以科学完整的学习方式结构为指导。”可见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已从单纯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的初级阶段过渡到理论模型建构阶段,当然作为一极为重要的教育学范畴,迄今为止,人们对学习方式的真实内涵和外延认识还不到位,至于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转变什么学习方式也不甚明晰,需要进一步从教学实践中加以回应。

研究本课题:一方面自然出于减负增效的新的教育形势的回应,理想的教育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幸福,让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成为他们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需要让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论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而不转变学习方式理想的教育只是一种奢谈,正如联合国教育委员会在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中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较少地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加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发展的自然诉求,五中高位均衡发展要求全体五中人将视野放到如何促进学生的学这一教学研究的更高层面,而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风格则是我们这一艺术特色学校的应有之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的学案教学,虽自萌生起便显示了强有力的生命力但却至今仍然未脱“草根”身份,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学理的营养,如学案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判断设计的,而不是基于学习者分析后获得的不同学习风格特征、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目标、不同起点水平、不同评价标准等设计的;学案只是以知识学习甚至是升学考试所要考查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标的练习题、测试题,能力只是知识学习的伴随物,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却无从体现等,本课题的研究也是对学案教学作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有三点:一是以理论思辩的方式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高中艺术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明晰我们应该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转变的学习方式;二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确定学案的编制原则,并在教学实施中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以学习信念、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变革现有的学业评价模式,并编制相应问卷以检测课题研究成果。

简而言之,践行减负增效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实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案导学为关键点,检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升学习信念、学习能力为指标点。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为课题研究厘清方向,以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辨的方式为主;

二是高中艺术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研究:本课题研究样本为五中高中艺术生,需要思考艺术学生与文化学生的认知差异;

三是学生学习信念、学习能力的问卷编制:学习方式转变是否有效最终的评价还是学生说了算,需要得到学生的真实认可;

四是学案编制:要体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就不是简单地完成内容,而至少需要在两方面做努力:①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前下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②课后的学习跟进,“学之道在于悟”,需要提供载体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当然更需要从能力情感上面下功夫。

五是教学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点,老师讲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实施学案教学需要课堂转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真正转变观念,由过去着眼于自己怎么讲得精彩转变为现在着眼于学生怎么学得有效;需要通过“导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疑问,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和规范的教学流程。

六是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完善中实现自身的学业水平和学习信念的提升,因此需要在学业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元素,如评选自主学习标兵等,以推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之间有正相关性,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方法不当的问题;②学习方式转变不但可以通过学业成绩得以体现,更会在学习信念、学习能力上有明显转变;③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很大,完全可以通过编制学案、课堂转型对学生施加影响。

创新之处在于:①结合学校的特点,对高中艺术生进行学习方式研究,保证了本研究的校本性和独特些;②将学案教学纳入了科学研究范畴,为学案教学研究摆脱“草根性”提供实践支撑;③推动减负增效的实践和思考进入深度攻关研究阶段,为常州减负增加新的篇章。

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体,立足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教育统计法、教育测量法、经验总结法及内容分析法开展课题研究。

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①进行高中艺术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学习信念的理论研究,以此为基础确定学案编制原则并编制调查问卷;②分学科(涉及数学、物理、生物、语文、地理、历史六门学科)厘清学科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细分三部分,其中基础及应用部分让学生自学,重难点部分则用于课堂碰撞;③以评价促课题研究的深入和推进,课题研究成效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在研究中期和后期安排两次检测,采用前后测的方式修正研究方向和检验研究效果。

具体而言主要拟分阶段完成以下几件事情:

序号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研究时间

主要研究方法

学习方式理论研究

研究学习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本课题需要转变的学习方式特点和转变途径。

20112月~20118

文献分析法及思辩法

艺术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心理研究

将步骤一的内容进一步细化,结合高中艺术生的特点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0115月~20126

问卷调查及行动研究

编制学习信念、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及量规

进一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保证课题研究有章可循。

201111月~20123

调查法及行动研究

分学科筛选学科内容、明确学案编制原则

为学生提供自学的载体,真正保证学生“想有方向,做有收获”。

20119月、20129

案例研究法

编制学案并进行教学实施开展实验教学

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转变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观念更新和实践回应,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

20129月~20145

实验研究及行动研究

中期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修正

对照评价指标检验实验效果,同时对评价指标作必要的修订。

20126月~20128

201212月~20134

教育统计法、教育测量法

实验成果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将实验中的成果加以梳理,并对转变学习方式提出合理性建议。

20143月~201411

经验总结法及内容分析法

 

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作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在艺术生教育方面有着丰厚的实践经验,教育部规划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也在有序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刘儒德著·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姜丹丹·新课程视野下中学生学习方式  [M]·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6

4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下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 [J]·2009年第9

5葛春·学习方式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  [J]·当代育科学·2005年第5

6 龚雪·新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转变的条件探究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2

7 岳刚德·现代课程概念重建历史从知识、经验到结构  [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2

8 蒋波谭顶良·论学习方式转变中的十对关系  [J]·教育导刊· 2011年第1

9孙智昌·学习方式理论结构与转变策略  [J]·教育学报· 2010年第12

10马金晶苏强靳玉乐·新课程下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及对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

8、课题实施的保证措施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

课题组9名核心成员中有高级教师四名一级教师四名二级教师一名,有教育硕士三名,其余均为大学本科学历,课题组中有五人主持或参加过省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其中负责人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过两个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张志勇老师作为负责人主持研究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BlogWiki在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的组合应用研究》、作为核心成员正在参与研究教育部规划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省重点课题《有效组织高中数学学生课堂活动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李德明参与研究市级课题《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整合教学研究》,谢敏参与研究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有效性探究》。

三年来课题组成员累计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达33篇,省级以上论文获奖也有16篇。他们长期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感受“课堂拼博”的真实含义的同时,也注定了他们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在如何促进有效教学方面也深有感悟;难能可贵的是这个群体中的所有教师都一直在不断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读书、实践、反思、写作”成为他们践行“教师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如前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进常州教育减负增效向深层次推进,将学案教学这一草根教学法纳入到转变学习方式这一理论研究的范畴,其基于实践总结出的策略尽管基于艺术生但却对高中生的学习研究有借鉴意义,并使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的正相关性从思辨走向实证。

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学校图书馆和教师阅览室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期刊、教学参考专著等;并对本课题组提供有CNKI数字图书馆机构检索阅读卡,能浏览下载中国期刊网上的所有资料,成员具有熟练的网络资料检索能力;学校有较完善的科研制度。针对科研过程设置有明确的奖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对教育研究中的活动如专家讲座、学术参访、设备资料的购置等有专用经费,课题研究并有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宁连华教授等的理论指导。

学校日常安排中有固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时间,且在校本教研方面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也为课题组成员集中探究、个人研修提供了时间保障,并且课题组全体成员均在专业发展上有强烈的要求。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虽然减负增效、转变学习方式并非新鲜事物,但具体落实到艺术学生这一特定对象上的研究却是首创。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确定学案的编制原则、以学习信念、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变革现有的学业评价模式这样的课题的研究目标有可操作性,也能够保证课题的真正落实。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高中艺术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以及在通过学案教学的方式推进课堂转型,继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将是课题研究的真实亮点。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让学生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这就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思维基点,有效教学离不开三个环节:有效课堂,有效学习,有效训练,其中的核心环节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践途径是以学案作为统整平台,课前让学生有机会积极思考,课中适时启发并作有效训练,课后巩固练习的同时提供反思机会。建议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落实:一是以学案导引的方式,引导学生及时主动预习课堂学习内容,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同时确保课堂高水平的智力参与;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使学生适当感受与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即“接受”应在“学生适当参与活动”的状态下开展;三是课后作业的设计安排中,除了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外增加导引性学习材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拓展提升的学习资源。

与此同时,需要转变学习方式离不开课程统整,可以考虑以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为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的多种相关资源,根据教学实际(五中目前以艺术生为主),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形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以五中学案为主要载体,目前已在高一高二全面推进,高三部分学科试点)并依此展开有效教学。从学案使用情况调查(调查时按常规要求、预习导引、智慧课堂、课后巩固四个维度展开)来看,学生对五中学案普遍持认可态度,从近期的质量检测来看,学案的实施真实推动了学校的减负增效工作。拟于后期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学科知识适当统合,将学校公民教育活动课程模式推广,形成系列化的主题教学课程;二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将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专题性的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初步设想是围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形成大艺术课程。

 

 

 

 

 

 

 

评议专家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应该说减负前过重的学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疑问,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奢望,而高中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成了“画饼充饥”。减负让我们得以重新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减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校层面的面上统一要求让位于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五中现有的学情让我们深知转化学习方式可谓“任重道远”。一方面要解决多数学生的“上课听得懂,自己不会做”的问题,结合现有的学业发展导师制和合作学习小组,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同时准备周六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各学科的专题讲座,要求开设讲座教师将教材再加工、再创造,真正还“冰冷的美丽”的学术形态为“火热的思考”的教育形态,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另一层面的学习资源。

基于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学案教学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但需要放到课程统整的视野中,学案教学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重要途径,但真正落实到转变学习方式中,我们可以考虑的路径仍有很多,如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专题性的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构建大艺术课程等将修正为课题研究的一个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将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到手的内容下放到课前完成,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学生自学情况如何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加以反馈或检测(在学案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求以课前自测等形式对学生预习效果加以反馈),这样在基于艺术学情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我们应大有作为。而实现五中课堂转型也是课题研究的另一个新增切入点,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学生的活动设计和教学参与,把“学生活动”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困难点”上,让学生先体验“困难点”(当然一般不宜用时过长),而后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关键点”,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其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令学生“忘我”的课堂。而在课后延伸上,给学生一些课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表现。”是我们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后的实践,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设计提供导引性材料,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及时消化思考课堂内容,同时也是提供拓展研究性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活动得有收获”。

此外,围绕校本课程开发、学案编制修订工作,在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螺旋上升的过程切实提升专业素养;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自己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诊断分析,在提升课程实施能力的同时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修养、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以有效教学为目标指向,可以建立适合五中校情的可操作的课程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