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已结题课题>>以往课题>>高中政治教学高效策略研究>>文章内容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剑舞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外同一领域问题研究的现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江苏省于2005年秋季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广大一线的高中教师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理念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改的推行虽然已经几年,但由于受高考升学率压力的影响,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我们也感觉到部分教师相应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较缺乏。表现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客观上形成整个教学在低起点和低层次上反复。

2、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通过探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2)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实践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探讨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实践依据,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3)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高中政治教师反思和克服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摒弃片面追求分数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

4)通过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课题组的积极探索会形成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对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课题的概念内涵

    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教学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把人的智力分为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觉—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

2.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政治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4.有效教学的理论。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政治高效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效益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5.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

2)通过研究,切实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学科特点,深刻理解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寻求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广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建立一支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理念所要求的新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4)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科研论文。

2、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研究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

1)文献检索法。通过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因素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改相关成果;认真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推进教学。依托不同班级课堂教学实施取得一些主要方面的指标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4) 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定时或不定时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活动和经验成果

课题组成员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加强了理论学习,确立了新课程理念;通过集体备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了业务素质;立足课堂,深入研讨,寻求有效教学策略并实践于课堂。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12月-20131月)

第一,课题论证及前期准备工作。

201212月至20131月,对本课题进行全面论证,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完成了课题申报表及课题开题报告,完成课题申报的前提准备工作。

在这一阶段,高三备课组主要进行高三政治复习课模式研究,探索互动复习策略,构建“互动式”复习课模式。高一、二备课组主要进行新课程课堂改革研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二,参加了课题开题会议,完成了课题的申报工作。

20131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完成课题申报表、课题开题报告。

第三,针对课题进行组内讨论与分工,进一步明确任务与职责。

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课题负责人:王剑舞

王剑舞,课题主持人,主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和撰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

顾学兵,教导处主任,课题成员,主要协调外出听课学习交流,提供最新教研信息。撰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以及报告

俞丽芬,高中政治教师,课题成员,主要探索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撰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以及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2月—20142)

第一、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课题的活动。

120132月,开始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寻找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20133月,在组内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讨。由俞丽芬老师就“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从理论到实际进行的详实的讲解和说明。

320134月,开展课题组理论学习和研讨,学习探讨了以下问题: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以问题论问题;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双赢。

420136月,召开课题组研究会。由于课题组成员人员少,担任班级多,教学任务重等特点,本学期我们着重针对高一年级进行了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尝试,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存在问题:一是教师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的问题。课题组教师虽然能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但有时候在效果上却不太理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围绕这一问题重点研讨,以求解决这一问题。二是专家引领较少,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他人的成果,也可能遇到暂时的困难,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超前性、有效性,需要专家适时引领。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理念学习,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感悟、教学心得、案例分析等。二是对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制定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5201310月,分发学生调查问卷,析近期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课堂,对“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还是认可的,觉得是可以适用的,大部分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融入其中,“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优越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期盼通过学案教学能体现让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方面得到提高。在学生提的建议中也提到希望教师能有选择的使用合作学习策略。

620142月,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形成中期报告。

第二、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评比活动:

1、王剑舞、俞丽芬老师参加市2013年高中政治教师基本功比赛。分获二三等奖。

2、王剑舞老师设计的《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设计参加了市教研2014高中政治评优课比赛活动,获三等奖。

第三、发表获奖的教研论文:

1、俞丽芬老师论文《政治习题讲评中的“中医之道”——关于提高习题讲评实效的一般策略》获常州市思想政治教育年会一等奖。

2、王剑舞老师的论文《关于营造精彩政治常态课的几点思考》。

3、王剑舞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提问与设问的注意点》发表于2014.3《中学时代》

4、王剑舞老师的论文《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课启迪》发表于2014.3《课程与教学》

5、顾学兵论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发表于2013.2《中学教学参考》。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2月—201410)

1、汇编了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集、分析材料若干份。

2、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3增强了对高中政治教学及高效策略的理论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中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包括生动的能引发思考而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轻松愉悦的有利于教学互动的教学心理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师生不断理解和沟通,学生才逐渐产生学习的幸福感,感受到成功,感受自己的成长,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他们也才能体会到学习对他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热爱课堂,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实现多维有效的交往互动,开展多元互动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张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她认为,这里的多向,包括教师与全体、部分或个别学生之间的不同性质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小组或全班、小组与小组间多边式和不同性质的互动。师生互动有着较多的实现方式,包括师生的语言、眼神、动作的交流等等,它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手段。师生互动有力地推动着教学的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使教学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生生互动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行为互动、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三个方面。生生互动的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是通过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讨论、竞争、沟通等学习方式,促进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多维有效的互动要立足于师生双方的相互认识、理解、解释的基础上,是以师生双方平等对话为前提、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

(3)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教师可采取如下具体教学策略: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其次,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之初,学生对探究活动可能不熟悉,即使在探究活动为学生熟悉了之后也会产生许多新问题,因此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全程的指导,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4)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得到了证明的,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而不能回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试图用分层递进教学和差异教学来平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但差异教学实现条件过分理想化,因此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近来,人们广泛关注和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正因为学生的差异才需要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互补。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弊端,通过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并以集体促进个体进步,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大家采用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行分层搭配。教师这样划分学习小组的初衷,是希望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实现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发展。

(5)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反思。第一,记录反思日记,纵向总结反思。教师每上过一节课后,都按照一定反思内容认真总结本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及时总结。记录教学反思日记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进行记录。第二,实际讨论,横向比较反思。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无论是从有效教学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教学反思所起到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看,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当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政治高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要坚持和追求的,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由于理论水平和时间有限,本课题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理论高度不够,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今后应继续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要做到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自信心。

3、本课题操作有效性和成果的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陈忠杰:《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4.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

5. 马淑敏:《“五心”结合,“冰雪”消融》《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8

6.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 吴根林:《让提问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服务》《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6

8. 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 罗咏然:《转化高中思想政治学困生的有效策略》《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年第7

10.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艺术》1994年第6

1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韩迎春、程样国:《论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作用》,《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

13.韩迎春:《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理论探讨》2004年第3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五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6号
    联系电话:党政办公室:0519-86850302 校长室:0519-86853680   服务、咨询、建议邮箱:czwzdzbgs@126.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